English

医坛勤耕耘 桃李满天下

1999-09-21 来源:光明日报 秦秋 我有话说

每日清晨六点前,你会看到一位留着白胡子的老者扶杖步入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门诊部大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程莘农,他要为每天六点开始的“特殊”门诊作些准备。

程老的“特殊”门诊是为了不耽误有些患者或陪同人员工作,于1976年开始的。如今20多年过去了,程教授现已年近八旬仍坚持不辍。

程莘农1921年出生于江苏淮阴,自幼随父学医。1936年拜著名老中医温热病专家陆慕韩为师,学习内科和妇科,并随师临证。1957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后又调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程老在60多年的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患者数十万人次,其中包括不少疑难病症。他对中医温热病舌诊颇有研究,治疗内、妇科病证、中风半身不遂、咽痛(慢性咽炎)、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证疗效显著。在针灸基础理论研究、选穴、针刺手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在针灸临证上,他重视辨证论治,贯彻理、法、方、穴、术的统一性。他认为用穴必须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穴位和中药的作用常有异曲同功之妙。例如“补中益气”,用药则用补中益气汤,用穴则用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他认为辨证宜精,治疗宜专,坚持守法、守方治疗,不宜轻易变更。因为治疗疾病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的慢性病需坚守原方治疗较长时间才能获效。针灸临床取穴的多少应以证为凭,以精为准,以适为度,以效为信。故取穴当以大、小、缓、急、奇、偶为原则。故其临床取穴时,少至一、二穴,多达十几二十穴。在针刺手法上他强调运针要具有“手如握虎”之力,要专心致意,方能“伏如横弩,起如发机”,使针达病所,气血和调,正胜邪去。施术时擅用“三才法”加以变化,轻巧利索,准确迅速。仅进针这一项操作,他就将点穴、押指、穿皮、进针等融合为一体,在一、二秒钟内完成,具有无痛、快速等优点,初学者便于掌握应用,深受患者和学生的好评。

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使程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年在江苏工作期间,他就积极参加针灸巡回教学,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推动当地针灸学术的发展。1957年奉调北京,参与创办北京中医学院并参与组建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及附属医院针灸科。近十几年来,他以满腔热忱投入到国内外针灸教学工作中,针灸教学数百班次,指导培养出20多名针灸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大多已成为针灸学科的骨干。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外国人来华学习针灸的日益增多。为进一步扩大针灸在国际上的影响,自1975年开始他便全心倾注于国际针灸教学工作。每天上午坚持带外国学员临床实习,先后为百余个国家的数千名外国留学生传授针灸学术,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应邀前往日本、加拿大、美国、印度、菲律宾、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进行讲学和考察,并多次参加国际性中医针灸学术会议,还担任加拿大传统针灸学院名誉教授、美国美东中医针灸师联合会名誉理事、南斯拉夫针灸学会名誉主席、挪威针灸学校名誉校长等职务。

程莘农除了承担大量临床、教学工作以外,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钻研古籍,博采众长。他主张实践与理论并重,对《内经》、《难经》等古代中医典籍有所研究,主编和撰写了十几种论著。60年代为探讨“经络学说”做了大量工作,对经络循行、腧穴主治等问题均有诸多见解,曾参与对经络、腧穴命名国际标准化的研究。1993年国家科委聘任他为国家攀登计划之一“经络的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1986年,程老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颁发的“优秀教师”证书及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1988年荣获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荣誉教师”证书;1990年荣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颁发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2月,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卫生工程学部院士。

程莘农除精于医道外,兴趣广泛,对书法、绘画、篆刻颇有造诣,其作品已收入“翰园”碑林及《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会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杏林书画协会顾问。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